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男孩男人都是這樣,
但依我粗略計算,
十個男孩, 總有七個不洗手.
我的兒子,
從前是完成小解後不去洗手,
他的解釋是: 我隻手無掂過尿尿喎.
我話他: 但你有掂過小雀雀喎.
然後我趕他回去洗手.
現在, 他已經習慣了去完小解要洗手了.
由於每堂是 1.5小時,
所以每次上課, 總有些孩子會舉手要求上廁所.
有次, 我帶某位男孩去廁所,
然後對他說: 老師在出面等你.
他出來時, 我立即問他: 你有沒有洗手?
他驚訝, 好似被發現了, 搖頭地說: 無呀....
我命令他: 立即去洗手才好出來.
嘿....以為可以瞞得過我嗎? 哈哈!!!
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會變形的面
在小二的一篇閱讀理解, 有以一段:
" 我的媽媽有一張會變形的面,
我告知她考試成績得一百分, 她開心地笑得面圓圓的;
有一次我說慌, 媽媽生氣得把面拉得長長的........"
其中一條問題問:
文中說媽媽有一張會變形的面, 即代表媽媽的 ________.
我叫某位女孩回答,
她爽快地答: 是指整容.
我呆左,
但她很正經地解釋: 即係在面上整個鼻高 D....我在電視見過....
(我差一點哈哈地笑出來)
我立即回過神來,
解釋是代表媽媽的心情, 媽媽開心所以笑到塊面圓圓的.
" 我的媽媽有一張會變形的面,
我告知她考試成績得一百分, 她開心地笑得面圓圓的;
有一次我說慌, 媽媽生氣得把面拉得長長的........"
其中一條問題問:
文中說媽媽有一張會變形的面, 即代表媽媽的 ________.
我叫某位女孩回答,
她爽快地答: 是指整容.
我呆左,
但她很正經地解釋: 即係在面上整個鼻高 D....我在電視見過....
(我差一點哈哈地笑出來)
我立即回過神來,
解釋是代表媽媽的心情, 媽媽開心所以笑到塊面圓圓的.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
這一個星期, 女兒要溫書準備考試,
我就陪她坐在一旁看這本.
早前書店做減價推廣, 所以買了一本來看看.
之前一直沒買, 就是不喜歡它的標題,
感覺這本書是教家長如何幫孩子考入名牌大學.
但一看之後, 原來不是這回事.
作者的教育理念,
是培養孩子有學習的心, 要活到老學到老.
我都是同一想法.
在文中,
作者說她的兒子曾經對於 "我" 自己的身份有點迷惘,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 "自我認同"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這一點, 令我予塞頓開.
女兒曾有一段時間常常問我,
"為何所有小孩子都要返學讀書?"
"究竟讀書要讀多久? 為何要讀到大學?"
"不返學上網也可以學習到"
" 一定要讀好多書才可以工作?"
"畫公仔也可以出書, 繪本都沒有文字啦"
對於她這些的問題, 我有時聽了很生氣,
還責備她說: 可不可以不要想花時間想這些?
我問我老媽: 當年我有沒有問過你這些問題?
我老媽答: 沒有啊, 叫你讀書你就去讀書, 尤如一個蕃薯.
係, 老媽說得沒錯, 小時候的我尤如一個蕃薯不懂思考.
我再反思女兒的問題, 其實她又說到沒錯,
在現今互聯網發達的年代,
很多生字她是在網上的兒歌或卡通片裡看過聽過.
很多知識時在上課前已經學會了.
而繒本, 又的確沒有太多文字,
女兒的原意是 "不一定要讀很多書才可以出書".
作者唯有不斷引導孩子去想,
即使簡單如廚師這份職業,
也要懂寫字, 亦要表達能力高,
否則如何寫出材料的份量, 如何教身邊的助廚去烹調.
縱使去玩結他,
也要學習看音樂諳,
"學習" 是一個過程, 也是一種樂趣.
很多小孩, 就是未想通這一點.
其實, 作者 (陳美齡) 不是名星那麼簡單.
她在 1972年在日本歌壇出道.
在上智大學國際部,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畢業.
1985年結婚, 翌年誕下大兒子.
1989年到美國 史丹福大學修讀教育博士
同年, 誕下第二名兒子.
1994年取得教育學 PHD 學位.
1996 年誕下第三名兒子
能夠一邊湊小孩, 一邊讀書又寫論文, 簡直能人所不能.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錯別字: "需" 和 "須" 的分別
小六的中文卷, 有一個部份叫 "分辨錯別字",
即類似英文卷的 proof-reading,
要找出錯處, 然後寫出正確的字眼.
基本上, 這部份很難取得滿分,
甚至可以說是 "死亡陷阱".
有些學生在其他部份取得滿分,
往往在這裡失分而取不到100分.
所以, 不單說學生,
我看見那些題目亦都要諗一諗.
以下題目, 看似簡單, 但全部學生也做錯了.
題目: 開車時必需集中精神, 以免發生意外.
究竟何時用 "必需" 和 "必須"?
"需要" 和 "須要" 又如何區別呢?
*****************************************
據《現代漢語詞典》所載:
「須要」,解作「一定要」, 「絕對不可少」,
在事實上或情理上有必要性, 語帶命令的口氣.
例句:
你必須痊癒才可出院.
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交通規則.
讀書須要專心.
「需要」,則解作「應該有或必須有」.
一般當動詞使用, 表達要求/ 渴求的意思, 所以後面可以帶上名詞當賓語.
例句:
我需要一枝鉛筆.
商店裡的生活必需品正以低價出售.
我需要這些工具才能完成這項工程.
總結,「需要」後面是跟「名詞」的;
而「須要」後面則跟「動詞」。
倘其中間雜有其他的修飾語,
所以 , 「送君千里, 終須一別」的「須」字,
不能寫成 為 「需」 字.
因為它表達的意思是 , 就算送別送得多遠,
終究 還是 「必須」分離的意思.
*****************************************
即類似英文卷的 proof-reading,
要找出錯處, 然後寫出正確的字眼.
基本上, 這部份很難取得滿分,
甚至可以說是 "死亡陷阱".
有些學生在其他部份取得滿分,
往往在這裡失分而取不到100分.
所以, 不單說學生,
我看見那些題目亦都要諗一諗.
以下題目, 看似簡單, 但全部學生也做錯了.
題目: 開車時必需集中精神, 以免發生意外.
究竟何時用 "必需" 和 "必須"?
"需要" 和 "須要" 又如何區別呢?
*****************************************
據《現代漢語詞典》所載:
「須要」,解作「一定要」, 「絕對不可少」,
在事實上或情理上有必要性, 語帶命令的口氣.
例句:
你必須痊癒才可出院.
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交通規則.
讀書須要專心.
「需要」,則解作「應該有或必須有」.
一般當動詞使用, 表達要求/ 渴求的意思, 所以後面可以帶上名詞當賓語.
例句:
我需要一枝鉛筆.
商店裡的生活必需品正以低價出售.
我需要這些工具才能完成這項工程.
總結,「需要」後面是跟「名詞」的;
而「須要」後面則跟「動詞」。
倘其中間雜有其他的修飾語,
則須看其「主體」是「名詞」抑或是「動詞」
所以 , 「送君千里, 終須一別」的「須」字,
不能寫成 為 「需」 字.
因為它表達的意思是 , 就算送別送得多遠,
終究 還是 「必須」分離的意思.
*****************************************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用心良苦
原來, 今個月是進入中一選校面試階段.
今時今日的升中方法, 再不是我當年的玩法了.
跟現時小一模式一樣,
可以投考自己心議的學校,
預備好成績獎狀, 然後去叩門面試.
如不獲取碌, 就要等電腦派位結果了.
所以, 今天來補習社的小六生, 個個都穿整齊校服來.
大家一見面,立即七嘴八舌地談論,
甲: 你今天去那間學校面試?
乙: 我去 XXX英文中學.
甲: 我上星期已去了這間.
丙: 我今早也是去 XXX英文中學面試, 為何不見你?
乙: 你仲要面試多少間???
我一直在旁 (偷) 聽著.
我問乙: 你喜歡 XXX英文中學嗎?
乙沒表情地說: 沒有喜歡不喜歡, 媽咪話要我去考喎.
甲插嘴說: 你都好呀, 只考兩間, 我媽要我考三間呀, 想死......
乙說: 我覺得考呢兩間都是全軍覆沒.....
甲又搶答: 本來有間私校收我, 但我媽話我是 band 1 材料, 沒理由屈就去讀那間私校, 我媽話一定要考到 band 1 中學......
以母親身份聽他們的對話,
完全明白他們媽媽的用心良苦.
完全理解所有媽媽都是想揀最好的給孩子.
即使讀不上,
也要做 band 1 學校的包尾, 而不是 band 2 學校的第一.
我沒有插嘴說甚麼, 由得他們說過夠來發洩一下.
但我從他們各人的性格可以預計到,
有 band 1資質的甲,
她的性格是不適合硬框框的 band 1 學校,
她會常常挑釁學校的規則, 容易被誤會為壞學生.
而有潛質但欠缺信心的乙,
只要有好老師的引導下就可發揮所長,
不管是 band 1 還是 band 2 中學.
所以, 不論是選小學還是選中學,
還是先考慮孩子的性格.
今時今日的升中方法, 再不是我當年的玩法了.
跟現時小一模式一樣,
可以投考自己心議的學校,
預備好成績獎狀, 然後去叩門面試.
如不獲取碌, 就要等電腦派位結果了.
所以, 今天來補習社的小六生, 個個都穿整齊校服來.
大家一見面,立即七嘴八舌地談論,
甲: 你今天去那間學校面試?
乙: 我去 XXX英文中學.
甲: 我上星期已去了這間.
丙: 我今早也是去 XXX英文中學面試, 為何不見你?
乙: 你仲要面試多少間???
我一直在旁 (偷) 聽著.
我問乙: 你喜歡 XXX英文中學嗎?
乙沒表情地說: 沒有喜歡不喜歡, 媽咪話要我去考喎.
甲插嘴說: 你都好呀, 只考兩間, 我媽要我考三間呀, 想死......
乙說: 我覺得考呢兩間都是全軍覆沒.....
甲又搶答: 本來有間私校收我, 但我媽話我是 band 1 材料, 沒理由屈就去讀那間私校, 我媽話一定要考到 band 1 中學......
以母親身份聽他們的對話,
完全明白他們媽媽的用心良苦.
完全理解所有媽媽都是想揀最好的給孩子.
即使讀不上,
也要做 band 1 學校的包尾, 而不是 band 2 學校的第一.
我沒有插嘴說甚麼, 由得他們說過夠來發洩一下.
但我從他們各人的性格可以預計到,
有 band 1資質的甲,
她的性格是不適合硬框框的 band 1 學校,
她會常常挑釁學校的規則, 容易被誤會為壞學生.
而有潛質但欠缺信心的乙,
只要有好老師的引導下就可發揮所長,
不管是 band 1 還是 band 2 中學.
所以, 不論是選小學還是選中學,
還是先考慮孩子的性格.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小六中文 "加強" 班
話說我要負責教 "小六中文加強班".
我起初推辭.
我喜歡教初小是因為不用預備, 即場打天才波都得.
但補習社老闆卻認為我可以應付到小六中文,
未來還要教中一的中文科 (有點暈)
這裡的小六中文 "加強" 班,
來補習的學生, 中文水準一點也不差.
甚至乎是中上水平,
用數字來形容的話, 即 100 分滿分, 他們有 80 分以上.
為何仍要補習???
是因為在中英數三科裡,
中文科考得最差, 所以父母要求孩子上 "加強" 班.
80 分也叫考得差???
所以來補習社的學生,
一係是成績最差, 一係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要教 "加強" 班,
我再不可以即場打天才波, 上堂前堅要備課.
(嗚.......人到中年, 我依然學海無涯)
由於學生的中文水準不差, 理解能力都很好,
要再突圍而出,
就要在作文或答題時,
多用特別的詞彙另自己的文章/ 答案與別不用.
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 可以用 "謙恭有禮"
形容貨物種類繁多 ---> 可以寫 "琳瑯滿目"
形容有相互關係 ---> 息息相關
形容人好受歡迎 ---> 炙手可熱
平時聽就聽得多, 但一落筆又寫不出來.
與其說我教學生,
不如說自己也要惡補.
我究竟........是不是在誤人子弟呢?
我起初推辭.
我喜歡教初小是因為不用預備, 即場打天才波都得.
但補習社老闆卻認為我可以應付到小六中文,
未來還要教中一的中文科 (有點暈)
這裡的小六中文 "加強" 班,
來補習的學生, 中文水準一點也不差.
甚至乎是中上水平,
用數字來形容的話, 即 100 分滿分, 他們有 80 分以上.
為何仍要補習???
是因為在中英數三科裡,
中文科考得最差, 所以父母要求孩子上 "加強" 班.
80 分也叫考得差???
所以來補習社的學生,
一係是成績最差, 一係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要教 "加強" 班,
我再不可以即場打天才波, 上堂前堅要備課.
(嗚.......人到中年, 我依然學海無涯)
由於學生的中文水準不差, 理解能力都很好,
要再突圍而出,
就要在作文或答題時,
多用特別的詞彙另自己的文章/ 答案與別不用.
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 可以用 "謙恭有禮"
形容貨物種類繁多 ---> 可以寫 "琳瑯滿目"
形容有相互關係 ---> 息息相關
形容人好受歡迎 ---> 炙手可熱
平時聽就聽得多, 但一落筆又寫不出來.
與其說我教學生,
不如說自己也要惡補.
我究竟........是不是在誤人子弟呢?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誰來吃午餐
<蕾貝卡.寇柏Rebecca Cobb>
我相信每個媽媽都試過跟小孩在餐桌上進行拉鋸戰.
小孩不肯食飯, 揀飲擇食, 令媽媽們很苦惱.
這本書就是畫給不肯吃飯的小孩子們.
不要誤會,
這不是甚麼育兒書教媽媽如何令小孩子乖乖地吃飯,
作者是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解釋為何不肯吃飯,
然後用天馬行空的想法令心情煩躁的媽媽釋懷一下.
媽媽們可以用這故事來誘導孩子快點食飯,
否則會叫鱷魚熊熊大野狼出來.......(嘿嘿!!!)
*************************************************
<內容簡介>
小孩都不喜歡吃飯,只喜歡玩。
每次吃飯都要媽媽三催四請,
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坐到餐桌前,對著盤中的食物發呆。
這一天,小女孩又坐在餐桌前發呆了,
但是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鱷魚、熊熊和大野狼竟然出現在餐桌旁,
而且想要吃她的午餐!
小女孩一直認為動物們喜歡吃小孩,
沒想到牠們非常不以為然,
一致表示小孩的味道太噁心了。
相反的,牠們卻對小女孩的午餐讚不絕口,
更對小女孩都一口不肯吃午餐這件事感到不可思議。
到了晚餐時間,
猜猜看,小女孩會不會把晚餐吃光光呢?
********************************************************
<資料來源: 博客來>
這本書榮獲2013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Waterstones Children's Book Prize)。
我是從書店看見這本書,
暫時仍未在圖書館找到.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獅子要藏在那裡?
大部份的故事書都是談小孩喜歡小動物的故事,
小動物是指小貓小狗白兔小鳥之類.
但這本故事書是談小孩喜歡了獅子,
雖然這想法好天馬行空,
但在小孩子的世界裡,
獅子並不凶殘, 只不過是動物而已.
**********************************************
<內容簡介>
每個小孩都喜歡秘密,
也喜歡把東西偷偷藏起來,
「藏東西」很有趣,
更何況是藏起一隻毛茸茸的大獅子!
一個大熱天,
獅子跑進城裡想要買一頂帽子。
鎮上的人都很怕獅子,
他們拿起掃把、擀麵棍…把獅子趕得遠遠的。
獅子跑啊跑,跑到小女孩愛麗絲的花園裡。
愛麗絲一點也不怕獅子,她邀請獅子進到屋子裡,
她幫獅子拿掉鬃毛上的葉子,幫獅子的傷口貼上繃帶,
他們要很小心以免讓爸媽發現。
不過,要把一隻獅子藏起來並不容易,
牠真的太大了,又太毛茸茸…
幸好家裡有好多地方可以躲藏。
有一天,媽媽發現了獅子,她嚇得大叫,獅子又跑走了。
獅子這回找到一個藏起來的好地方,
牠躲在市鎮廳的廣場前,和兩座獅子雕像在一起。
當獅子看到把市政廳洗劫一空的三個強盜,
獅子大吼一聲,從雕像的基座上跳下來,
英勇的制伏了強盜。
牠向大家證明牠是一隻善良的好獅子。
而愛麗絲早就知道了!
***************************************************
<資料來源: 博客來>
作者/ 繪者 Helen Stephens 是英國最受歡迎的繪本畫家之一.
2013年以《獅子要藏在哪裡?》
獲得英國最重要的童書獎項-凱特.格林威大獎提名。
現在我和孩子好喜歡去圖書館,
常常都會找到不少名著及好看的繪本呢.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教室裡的小豬
我很喜款 <春天真的來了> 那本書,
我還以為女兒也很喜歡,
怎知她卻說: 我覺得 <教室裡的小豬> 較好看.
於是我叫她說故事給我聽.
<內容簡介>
世界上最孤單的小豬,
每天眼巴巴地看著小朋友們一起上課、遊戲。
然後牠決定:不可以這樣下去了!
小豬逃了出去,牠將設法走進教室!
整個故事好有童真,
故事中的小女孩見有些同學未懂說話,
只會食同玩也可以返學,
為何小豬不可以上堂呢?
於是開門給小豬走進課室.
而最令我感動是故事的結尾.
老師成功地把小豬趕走,
但她知道學生們不捨得小豬,
於是拉大隊上山探小豬.
"高老師說, 小豬不能進教室,
但教室可以搬出來啊!
這兒有動物, 有花草, 還有那麼多可以學習的東西.
不過....學習甚麼的, 還是先放一放吧,
小豬現在只想想玩,
跟好多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個痛快!"
但對於軒軒四歲這個階段, 就要引導他去思考.
例如問:
點解小豬不能返學?
小豬不用學生字嗎?
但小豬好想同小孩玩喎?
小豬無朋友點算?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春天真的來了
我和女兒都很喜歡這本書 <春天真的來了>,
這本書跟之前看的 "森林深處的茶會" 一樣,
故事的插圖都是精心設計,
在黑白線條上用上綠/ 藍/ 黃色來代表春天,
將春天的明亮、溫暖、新鮮,點化得栩栩如生,
令我從書本上也嗅到春天的氣息.
從孩子角度來期盼春天的來臨,
孩子的想法雖然是天真,
但想比起大人, 孩子更積極去改變現狀,
相信自己可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內容簡介>
春天差不多要來了。空氣中透露著淡淡的清香,
太陽變得比以前溫暖,
月曆也告訴人們春天已經要來了,
可是整座城市還是灰濛濛又光禿禿的。
大人們受到陰鬱天氣的影響,
個個無精打采、抱怨連連……,
這時一個小男孩微笑著說:為什麼要等春天來改變呢?
不如我們自己想辦法將街道變成有花有草的樣子!
小男孩的提議被大人們欣然接受,
第二天早上「市民總動員」,
大家呼朋引伴,手上拿著油漆罐,
刷子,抬著梯子、鷹架,
為每個角落彩繪上象徵春天的花、草、魚、鳥……,
於是城市從憂鬱的灰暗轉變成一片愉悅的黃藍綠,
四處都展現著明亮清新的「春光」。
*******************************************
<資料來源: 博客來>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責備
補習社的習作及試卷,
都是特別編制的,
由老闆預備好給老師們,
所以跟之前我要在上課前預備工作紙,
這裡舒服得好多,
可以專心做好 "教" 這一項工作.
小二的中文習作, 有以下一條選擇題目:
媽媽耐心地 (安慰/ 責備/ 勸告) 在比賽中失敗的哥哥.
看似簡單的題目,
班裡幾個小孩竟然圈起 "責備" 這一個詞語.
只得一個學生是答對.
我驚訝, 然後跟孩子解釋,
"因為哥哥輸了比賽, 不開心, 所以媽媽耐心地安慰哥哥"
但有一學生搶答,
"輸了比賽, 一定會被媽媽責備呢"
我無語了.
都是特別編制的,
由老闆預備好給老師們,
所以跟之前我要在上課前預備工作紙,
這裡舒服得好多,
可以專心做好 "教" 這一項工作.
小二的中文習作, 有以下一條選擇題目:
媽媽耐心地 (安慰/ 責備/ 勸告) 在比賽中失敗的哥哥.
看似簡單的題目,
班裡幾個小孩竟然圈起 "責備" 這一個詞語.
只得一個學生是答對.
我驚訝, 然後跟孩子解釋,
"因為哥哥輸了比賽, 不開心, 所以媽媽耐心地安慰哥哥"
但有一學生搶答,
"輸了比賽, 一定會被媽媽責備呢"
我無語了.
<photo from google>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雙生兒 (下)
雙生兒一說話就一人一句,
我有時都應接不暇.
我跟班裡的男孩說,
千萬別惹怒那對孖女,
你們說一句, 她們會回應兩句,
一定不夠她們說呢!
可是, 有一男孩總是愛跟孖女鬥嘴,
每次他跟某一個說,
另一個立即附和家姐/ 妹妹.
在二對一之下,
那個男孩不得不之難而退.
但沒多久, 他又跟雙生兒撩起火頭.
每一堂, 總是吵吵鬧鬧,
幸好我平日訓練有素,
我家兩個孩子也是日吵夜吵呢!
我有時都應接不暇.
我跟班裡的男孩說,
千萬別惹怒那對孖女,
你們說一句, 她們會回應兩句,
一定不夠她們說呢!
可是, 有一男孩總是愛跟孖女鬥嘴,
每次他跟某一個說,
另一個立即附和家姐/ 妹妹.
在二對一之下,
那個男孩不得不之難而退.
但沒多久, 他又跟雙生兒撩起火頭.
每一堂, 總是吵吵鬧鬧,
幸好我平日訓練有素,
我家兩個孩子也是日吵夜吵呢!
雙生兒 (上)
小二中文班, 有一對孖女學生.
外貌身形和頭髮分界, 長得一模一樣.
我問: 那一個是欣欣?
其中一個搶答: 我係.
我質疑她: 真係?
她哈哈地大笑.
然後, 我問另一個: 你應該才是欣欣吧.
她點頭.
孖生孩子最喜歡玩這種把戲.
雙生兒來說, 她們的相似到去到 95% 以上.
連聲線及說話的速度也是一模一樣.
後來, 我在近距離下發現,
其中一個面上有一道小小的疤痕, 應該是小時候弄傷的.
我終於知道, 那一個是嘉嘉, 那一個是欣欣了.
她們很可愛, 來到補習社總是表現出互不相干.
一個坐東, 一個坐西,
做習作時, 大家不會討論, 也不抄對方功課..
其中一個自言自語地說: 我就快做完了.
另一個也立即搭上: 我都就快做完呀.
然後, 其中一個說: 我唔想寫呀....
另一個亦附和: 我好攰呀.....
她們總是一人一句,
我可以幻想到她們在家裡一定吵過不停.
雖然她們沒有看對方的答案,
但錯的地方, 不懂答的問題, 竟然是一模一樣.
雙生兒的密契還真強呢.
外貌身形和頭髮分界, 長得一模一樣.
我問: 那一個是欣欣?
其中一個搶答: 我係.
我質疑她: 真係?
她哈哈地大笑.
然後, 我問另一個: 你應該才是欣欣吧.
她點頭.
孖生孩子最喜歡玩這種把戲.
雙生兒來說, 她們的相似到去到 95% 以上.
連聲線及說話的速度也是一模一樣.
後來, 我在近距離下發現,
其中一個面上有一道小小的疤痕, 應該是小時候弄傷的.
我終於知道, 那一個是嘉嘉, 那一個是欣欣了.
她們很可愛, 來到補習社總是表現出互不相干.
一個坐東, 一個坐西,
做習作時, 大家不會討論, 也不抄對方功課..
其中一個自言自語地說: 我就快做完了.
另一個也立即搭上: 我都就快做完呀.
然後, 其中一個說: 我唔想寫呀....
另一個亦附和: 我好攰呀.....
她們總是一人一句,
我可以幻想到她們在家裡一定吵過不停.
雖然她們沒有看對方的答案,
但錯的地方, 不懂答的問題, 竟然是一模一樣.
雙生兒的密契還真強呢.
<photo from google>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Start again......
停寫了 "我的教室" 6 個月,
離開了教室多時,
我也以為自己不會再教學生了......
上個月,
我決定回到最初, 又回到起點.
轉了新補習社,
今次教的再不是幼兒班,
是小學的中英文提升班.
小二至小六的中英文班, 也是我範圍之內.
其中一班更是小六中文科,
我起初有點猶豫, 但補習社老闆卻對我很有信心.
新工作環境跟之前的補習社有很大分別,
這裡沒有甚麼給幼稚園生讀的課程,
亦沒有甚麼升小一面試班,
這裡只有家課班及應付考試的提升班.
說到底, 原來我喜歡教,
喜歡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喜歡跟學生相處,
喜歡看他們成長............
離開了教室多時,
我也以為自己不會再教學生了......
上個月,
我決定回到最初, 又回到起點.
轉了新補習社,
今次教的再不是幼兒班,
是小學的中英文提升班.
小二至小六的中英文班, 也是我範圍之內.
其中一班更是小六中文科,
我起初有點猶豫, 但補習社老闆卻對我很有信心.
新工作環境跟之前的補習社有很大分別,
這裡沒有甚麼給幼稚園生讀的課程,
亦沒有甚麼升小一面試班,
這裡只有家課班及應付考試的提升班.
說到底, 原來我喜歡教,
喜歡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喜歡跟學生相處,
喜歡看他們成長............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森林深處的茶會
作者/ 繪者:宮越曉子
這本書, 令我一看愛不釋手.
每一頁都是畫得很細緻的炭筆畫,
在黑白色中, 只有主角上了紅黃色,
有些特別位也加了些少顏色.
突顯了視覺上的效果,
令人跟住每幅插畫和文字追看下去.
而我, 亦翻看又翻看.
這本童書獲得 "日產童話與繪本大賞" 的最優秀獎,
作者透過主角小希走進溫馨的動物世界,
描寫甚麼叫被尊重, 被接納, 被關懷,
證明孩子也可以獨立完成一件工作的忐忑不安和興趣.
<內容簡介>
森林,永遠有意想不到的驚奇!
一個寒冷的冬日,爸爸要去森林另一邊的奶奶家,
小希意外成為一場盛大動物茶會的客人,
幫奶奶鏟雪,但出門時卻把要給奶奶的蛋糕忘在家裡。
小希拿起蛋糕,想追上爸爸。
她跟著雪地上的腳印往前走,
不久,看到前面有個身穿黑色大衣的背影。
「那是爸爸!」小希急著往前跑,
卻跌了一大跤,蛋糕也被摔壞了。
小希好想哭,不過她仍撿起盒子,努力追趕。
等到總算趕上,鬆了一口氣時,
卻看到「爸爸」走進一棟陌生的房子裡,
而且,摘下帽子的,不是爸爸……
友善的動物們都很想認識這位新朋友,
還幫小希解決蛋糕的難題,
並且陪著小希把蛋糕送去給奶奶,
於是,在積雪覆蓋、枝椏光禿的寂靜森林裡,
有支熱鬧的隊伍行進著……
********************************************
<資料來源: 博客來>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上班族媽媽教出好孩子
我在圖書館看見這本書,立即笑了出來。
這本書完全是為我而寫呢 (哈哈!!!)
上班族媽媽又要返工又要湊孩子,
日日的生活都是蠟燭兩頭燒。
這本書是由日本知名親子教養作家松永暢史寫的。
日本不流行請菲印傭這回事,
日本媽媽會在上班前把孩子放在托兒所,
然後下班立即趕去接孩子回家,煮晚飯,
做家務,同孩子洗澡,檢查家課溫書,哄小孩上床⋯⋯
跟日本媽媽相比,香港的媽媽已經好幸運了。
**************************************************
《內容簡介》
「家庭主婦」的特徵,
就是永遠有一大堆忙不完的事情。
「職業婦女」的特徵,
就是回到家後永遠都對孩子碎碎念。
這是一本家庭主婦要看的教養書,
更是職業婦女必備的教戰手冊!
因為身為媽媽的女性們,每天都像是在打仗,很辛苦;
所以該如何有效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家事、作業…等則必須利用此書松永暢史所傳授的方法,
即可一一排解。
親愛的媽媽們,其實只要轉換一下用正面的語氣、
心情,與孩子一起做家事、一起洗澡、
一起訂正作業等就能讓彼此關係拉近。
請立刻跟著本書的具體建議,馬上開始實行吧!
*****************************************************
<資料來源: 博客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