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令人嘔血的作文科


很多小學生不喜歡作文一科,

但其實早在讀幼稚園讀 K2時,

小孩子已開始學習 "二素句"和 "三素句",

我兒子讀 K2,正在學這些。

二素句: 人物 +事情/ 活動
三素句: 人物 +地點 +事情/ 活動

而內容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作基礎。



我女兒讀小二,學的是六素句。

六素句:時間+人物 +地點 +原因 +經過 +結果/感受 。

去到六年級,也是以此為作文框架,

但內容要充實,還要適當地加上形容詞,或修辭手法,

令老師或批卷者留下深刻印象 。


學生一見到練習有作句或作文,立即叫苦連天!

我不明白:作文是不用溫書的科目,只要寫得好就輕易地獲得高分呢!

隔鄰枱補英文的小孩子插嘴就: 喂⋯⋯我教你,內容寫得簡單D,就會錯少D!

我沒好氣地就: 總不能永遠寫幼稚園級數的內容吧。


早前網上流傳以下作文,

希望我的學生不會這樣寫我 (滴汗!)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標點符號" 的錯


上回提及 "中文"是很多小學生要補習的科目。

不單中文理解差,不懂運用詞語,作句不通順,

連 "標點符號",也是失分最多的地方。

所以,教中文科也是會教到嘔血呢!!!


我也想不通,為何連 "標點符號" 也不懂運用?

可以一連三十多個字,也不找停頓位加上逗號,

(我常笑學生:一口氣要讀三十個字,想讀死人咩?)

然後,最尾的一個字後面,就一定是 "句號" (好暈!!!)

早前網上瘋傳以下一篇作文,

笑死人,標點符號用得不當,可以鬧出一個大笑話呢!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市場街最後一站



作者: 馬特.德拉佩尼亞
繪者: 克里斯汀.羅賓遜



女兒在圖書館借了這本,
一看之下,原來這是一本最近獲獎無數的繪本。

第一本同時榮獲「紐伯瑞文學獎金獎」,

「凱迪克銀牌獎」雙料大獎的繪本。
同時,亦獲得以下大獎: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金獎  
~美國凱迪克銀牌獎  
~美國金恩夫人圖書獎插畫銀牌獎  
~美國《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柯克思書評》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號角圖書雜誌》年度最佳繪本  
~美國懷特朗讀繪本獎銀獎  
~美國《華爾街日報》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紐約時報》傑出童書獎  
~美國《邁阿密先鋒報》年度最佳童書獎  
~美國《新聞與觀察家報》年度最佳童書獎  
~美國《亞特蘭大家長雜誌》年度最佳童書獎  
~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童書  
~美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入選美國插畫家協會繪本原畫展  
~榮登美國《紐約時報》兒童暢銷書排行榜



所以,我有時也很驚嘆我家附近的圖書館,

竟然藏有那麼多隱世知名繪本。


===============

<內容簡介>

奶奶一句句啟迪人心的溫暖話語,

輕輕撫慰了孩子心裡的不平,
引領孩子看見生命中的美好……
每個星期天,小杰都和奶奶一起搭公車到市場街的最後一站。
但是今天,小杰為此很不開心。
一路上,他不斷抱怨著,為什麼等公車的時候要下雨、
為什麼他們家不像其他人有車,
為什麼每個星期天都要去那裡,為什麼……。
不過,奶奶每一次都以充滿智慧的話語回應他的問題,
引導小杰打開他的視界、用心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享受感官帶來的樂趣和音樂的魔術,
並且體會圍繞在生活周遭的美好。






================
資料來源: 博客來


原來,《每日頭條》也曾經介紹過這本繪本

繪本044《市場街最後一站》:如何跟孩子談貧窮與富有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中文好難學嗎?

在補習社,小一至小六級的學生中,
最好人補的科目竟然是⋯⋯

登登登⋯⋯中文科!!!


中英數三科中,竟然最多學生考中文科考得最差。

有些學生由小學二年級起一直不合格了。

我常常笑學生們: 身為中國人,既然連中文都是補習。


他們的藉口多是,


"閱讀理解好悶呀⋯⋯"

"我最憎中文作句⋯⋯"
"我最怕作文呀⋯⋯"
"中文詞語好難記呀⋯⋯"


香港的小孩,一學識行就上 playgroup 學英文,

在家裡看英文卡通,跟工人姐姐說英文,
大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母語是中文,一定不會差到那裡去了。

久而久之,中文程度比英文差。

說中文難學,英文的文法更難學吧!
又 "present tense", "past tense", "future tense".......
為何會說中文難學?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嘟嘟嘟-上學啦




文: 教元教育研究所
圖: 金恩正


這本書,是兒子在圖書館借點來。

兒子自己選的,不是我揀給他呢!

我打開來看,究竟是說甚麼?

哈⋯⋯這本書很有趣,

是說其他國家的小孩如何上學去。


不說不知,

日本的小孩大多是乘搭鐵路火車去上學; 

中國的小孩喜歡騎單車上學; 

俄國的小孩有時會滑雪去學校; 

在印度,小孩子坐人力車去上學;

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韋,小孩是搭驢車去上學; 

在非洲西部的加納,小孩是坐船去上學; 

德國的小孩是搭電車返學; 

尼加拉瓜的小孩,是騎馬返學⋯⋯


我很喜歡看童書,

因為看童書也可以長知識。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到阿公阿媽家過暑假


作者: 菅瞭三
譯者: 林家羽


原著是一本日文書,

內容是說孩子去公公婆婆家過暑假.

繪圖很美, 我看完立即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現今的孩子, 不似我們有回鄉探親這回事. 

他們的爸爸媽媽 (即我們這一代) 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但我們的父母, 不是由內地走難來香港,

就是由泰國印尼來香港搵食, 然後落地生根.

所以, 當年我地一放暑. 

大家就會商討何時是回鄉探親? 大家的家鄉在哪兒?

而不是這個年代般, 你去日本玩而他去台灣玩........


作者寫這本書, 一來懷念自己的童年, 

二來想說 "暑假是快樂的, 是豐富孩子生命的美麗季節". 

他勸勉時下的父母不要只顧安排興趣班或補習班給孩子過暑假, 

他希望家長給孩子盡情去玩, 體驗生活,

讓小孩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