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空空的聖誕襪



作者: 理察‧柯提斯Richard Curtis
繪圖: 蕾貝卡•寇柏Rebecca Cobb


在圖書館看見這本書的繪圖者是 Rebecca Cobb,
她就是 <下雪日的約定>, <誰來吃午餐> 的繪本作家.

我立即拿來看先.
女兒以為這是普通的聖誕節故事.
我說: 不是呢, 這個故事也很有趣啊!
而插圖, 當然是一慣 Rebecca Cobb 的畫風, 很可愛很細緻呢.




這本書是說一對孖生女孩, 外貌一樣卻性格不同,
姊姊乖巧文靜, 最得父母歡心;
而妹妹卻頑皮搗蛋, 日日製造大同的麻煩.
聖誕節到了,
爸媽說聖誕老人只會派禮物給聽話的小孩子.
姊姊暗地裡擔心, 怕聖誕節老人不送禮物給妹妹.
可是, 大意的聖誕老人,
沒留意他去了有一對孖生姊妹的家,
他把妹妹的聖誕襪塞滿禮物後然後離開.
半夜驚醒的妹妹,
發現自己的聖誕襪塞滿了禮物,
但姊姊那隻卻空空如也,
她很擔心, 立即把自己的禮物來過大分配,
靜俏俏地塞一半禮物給姊姊的襪子裡,
希望姊姊沒發現她之前是沒有禮物的.
而第二天, 姊姊起床後,
她第一時間不是看自己收到甚麼禮物,
而是看妹妹是否收到禮物,
當她看到妹妹的聖誕襪有禮物, 心裡暗喜.





這是一個很溫馨的聖誕故事.
小孩子一些頑皮行為,
常常被大人視作為 "麻煩製造者" ,
他們搗蛋不是出於惡意, 只不過是想惹人注意,
心底裡還是很純真很可愛呢.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令人心酸的答案

這說小五中文班有篇閱讀理解練習,

是一篇日記, 講述媽媽織了一件 "溫暖牌" 毛衣給兒子,
但兒子不捨得穿, 但遺失在校車上, 又怕玩遊戲時弄污,
他除下了毛衣後, 不小心著涼了.

其中有兩條問題, 有一個小孩的答案好出人意表 
(驚嚇指數是爆燈)

1) 文中第三行說的 "溫暖牌", 是指  毛衣的牌子.

2) 如果文中最後一行加上媽媽的話, 你認為媽媽會說甚麼? 
請補寫出來.

她說: _你下一次不要再這樣! 現在又要浪費金錢帶你看醫生, 我賺回來的錢白白浪費了.


看完除了驚嚇之外, 還很心酸.

小五的閱讀理解, 一定有一兩條題目是 open question.
答案沒有對與錯, 完全是舒發心中的感受.
看那小孩的答案, 可以幻想到平日媽媽是如何跟他說話.
文字中是冷冷的, 他幻想出的情景一點溫暖感覺都沒有.

我也明白, 小孩病了是一件令爸媽很疲累的事.
有時會不其然地說希望小孩不要生病, 
花錢看醫生不在話下,
但心裡的擔心才是最磨人呢!

呢個答案提醒了我,切忌用負面的言詞來表達.
小孩會記入心裡的.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小學交流團

一連十多日的復活節假完結了,
很多學生陸續返補習社上堂,
上星期六的補習社尤如一個死城呢!

我問學生們假期去那兒玩?
問十個, 有 9 個都出外旅遊.
有 9 成不是去東京就是大阪.
(香港人果然喜歡去日本)
餘下的 1 成, 就是回鄉探親或去台灣.
(係, 台灣是香港第二個鄉下)

有三名 5 年級生,
他們跟學校辦的交流團出國遊玩.
有兩個去韓國, 一個去北京.
我一聽到 "韓國交流團" 立即雙眼發光!!!
真羨慕時下的學生呢.
但那兩名女生卻說: 之前已經去過韓國好多次了, 自己去開心 d .

我明, 當然跟家人去是最開心, 
至少有爸媽照顧又可以盡情花費.
我反問: 跟同學一起搭飛機去旅行喎, 不是很難忘嗎?
有一女生答: 和我同房的女生不是我的熟朋友, 參考交流團要報名及通過面試, 團費也要 2 萬多元呢.
(2萬多元!!! 我頭頂在行雷閃電)

另一女生參加北京交流團,
每位學生的團費是 8 千多元.
學校邀請家長做義工, 跟大隊同行幫手,
女生說她發現媽媽靜俏俏地報名做家長義工.
很勞氣地說: 我當然不准她來啦.
我笑說: 媽媽都是因為太擔心你, 那幾天她在香港一定寐食難安呢!

後來聽學生說,
學校每逢在復活假期裡舉辦交流團,
只可小四至小六的學生參加.
有些學校是小四一團, 小五及小六各一團,
即一個假期有三個交流團出發, 好忙呢.

聽完學生的分享,
我似乎也要開始儲錢給女兒去交流團.
他日, 我是否放心讓她參加交流團呢?
到時我會不會靜俏俏地報名做義工家長呢?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尋貓啓事


作者: 郭乃文
繪者: 周見信





我很驚訝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
《尋貓啟事》是一本無字書,
內裡全是黑白畫, 美得像在看藝術品.
我還以為是圖書館管理員把書放錯了地方.

書裡沒有文字,
只用圖畫來表達人與流浪貓從相遇、收養、磨合、

接受到相互依賴.
有養過寵物的人, 一定會感受到當中的感受,
回想起自己與寵物的生活點.






我疑惑, 究竟小孩子是否看得明這本繪本?
我叫軒軒來看一次,
他依每幅圖畫, 自己說出故事來.

"貓貓呢, 在家裡玩啦, 牠跳上張枱, 把杯水推落地下啦...."
"然後又搞魚缸啦, 抓沙發啦...."
"哇....牠還識得捉蜘蛛"
(我說: 不是蜘蛛啦, 是曱甴)

嘿.....估不到他說故事說得那麼仔細.




最後幅圖是畫主人四處貼尋貓啟事,
至於有沒有找到, 沒有交帶,
結局是 open ending but sad.

我反問軒軒, 最後結局是怎樣?
他天真地說: 個主人會搵返隻貓囉.....
(係....在小孩子的世界裡, 所有結局都是美好)


書的後頁, 
繪者的一番話, 很令人感動.

**************************************
<繪者的話> 

一開始, 只是為了安慰友人收養的街貓出走後的失落. 
"失落" 是潛在心底的一股伏流.
他默默的走進你的人生, 當你以為是你的責任,
卻又出奇不意的走出任的生命. 
對於他的去向, 是不是平安, 一無所知. 
他的消失造成懸念, 終成為生命中的一枚印記.

當友人拿著 "尋貓啟事" 四處張貼, 
並在公園, 街角四處尋找那隻不告而別的貓, 
繪本影像就在腦海裡慢慢成形了. 
"尋貓啟事" 不只講人與動物的關係, 
也講 "自由" 與 "限制".
人們自以為給一個有限的環境是對他好,
但動物自己是怎麼想的呢?
是自由的生活在充滿未知的世界裡好?
還是關在屋子裡安穩的度過一生好?
最後, 還是為流浪動物發一下聲,
"請以領養代替購買, 以絕育取代撲殺" 
*********************************************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老鼠郵差來了




作者: Marianne Dubuc


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立即叫女兒快些過來看, 
因為插圖畫得很可愛又細緻。
書中文字較少,主是是用插畫來表達。 
故事是講老鼠郵差要派信,
他先派信去白兔先生,然後大蛇先生,
再然後去小鳥,松鼠,火龍,螞蟻、烏龜、鱷魚、
小丑魚、蒼蠅、狼、蝙蝠、企鵝⋯⋯



每間屋都畫得很有趣,我問女兒: 你最喜歡那一間屋?
女兒沉思,
我先答: 我鐘意白兔屋,還有螞蟻屋⋯⋯
我引導殷殷: 你看,白兔屋的屋頂種滿了蘿蔔,方便採摘來吃,真聰明啊!
作者很有心思,
每間屋都代表主人 (動物)的習性和喜好。
可以一邊看,一邊引領孩子去了解動物世界。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Lulu loves flowers


Written by: Anna McQuinn


That's a lovely story book with simple story.
It is talking about a girl Lulu who plants some seed and watch them grow.
My girl understood the story, 
although my son doesn't know too many words, 
he can guess the meaning based on the colorful pictures. 
Prepare to plant, buy seed, watering and decorate the garden, it is a wonderful feeling when expecting good thing happen.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小園丁



作者: 艾米莉.休斯


繪本 《小園丁》,
我的孩子第一次看時,不明白小園丁是指甚麼?
為何有一個小孩小得連花兒小草也被他大, 
為何他要住在花園裡?是小人國故事嗎?
我笑說: 你就當作他是花園裡小螞蟻,看他如何管理一個大花園。


其實,作者是借小園丁和花園來作比喻,
花園就好比我們的社會,
而小園丁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雖然力量細小,看似微不足道,
但只要堅持不懈,也能帶出希望和改變。


***********************

<故事簡介>


故事講述一個小園丁和他的花兒的故事,
小園丁有一個花園,這個花園是他的一切,
所以他努力地工作,非常努力地工作照料花園。
只是他個頭太小了,
無論如何努力地工作都好像做不了什麼。
小園丁的力量雖然有限,
但美麗的花兒為小園丁帶來無限的啟發和希望,
同時他的堅持不懈亦激勵了那些大人,
一同肩負起責任守護和灌溉花園,令花園再次重拾美麗。


************************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下雪日的約定 (Snow day)


作者: 理察‧柯提斯 Richard Curtis
繪本: 蕾貝卡‧寇柏 Rebecca Cobb

起初我看見這個標題,
以為是一本關於聖誕節的繪本.
但細看之後, 原來是講師生情誼的故事.
故事新穎有趣, 情節起承轉合,
最後的結局, 令人看完有個心暖暖的.
亦相信很多小孩都希望有這一天.




故事是說一個嚴格古板的老師,
和一個在老師眼中最糟糕的學生,
大家互不欣賞, 死對頭的師生,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獨處,
大家互相了解, 互相陪伴, 
在玩雪的過程中融化了彼此的隔膜.
男生發現, 原來老師不是平日般那麼嚴厲.
而在老師眼中, 男生有著自己童年的影子.
在玩雪的那一天, 大家都留下美好的回憶,
還約定下一個落雪日再玩過.





其實, 此故事是暗地諷刺今時今日的教育方式,
作者想帶出, 要解決學生的學業問題,
首先要跟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不單是師生關係, 親子關係亦如是,
大家關係不好, 尤如敵對般的位置, 甚麼都談不來呢.
要解決問題,
先要跟孩子建立 "信任" 和 "愛",
只要有 "愛", 甚麼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本書, 很值得所有家長及師長去看.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福島來的孩子 (ふくしまからきた子)


最近, 日本動畫電影 《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

這部電影不但超越了《你的名字》,

還榮膺了日本年度觀眾滿意度 NO.1 動畫,

更勇奪日本《電影旬報》「最佳電影、導演獎」,

日本票房更衝破 20 億日元,好評如潮.

我很想去看這套戲,

但應該沒時間入戲院要買碟回家看了.


昨天, 我在圖書館看見這本書 《福島來的孩子》.

松本猛 ( Matsumoto Takeshi)/文
松本春野(Matsumoto Haruno)/圖文






這本書是講 311 日本大地震受福島核災影響的人.

作者用校園裡的兩小無猜來說出核災的禍害,

因這不是真人真事的記錄版, 所以沒有太大的哀傷,

但文字中卻滲出淡淡的無奈, 令人看得隱隱作痛.


作者在 "序" 第一段寫著,

"2011 年 3月11日, 

因東日本大地震而引發的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

的輻射外洩事故, 已經過了三年半的歲月.

目睹至今仍日益擴大的災情, 不禁令人深思,

人類是否該僅為追求科技的便利與效率,

不加思索的繼續走下去?

創作這本繒本,

就是希望小孩和大人們能一同來思考這個問題!"


縱使我們香港不是位置於地震的活躍版塊,

但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

一個核災的禍害, 足以影響全世界, 影響幾個世代之後.

這本書很值得家長跟孩子一起看一起思考.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暖暖南極


最近女兒看了這本.
我看見封面上的畫圖, 那麼面善呢.
原來是出自著名手作人 Chocolate Rain 的手筆.

這本書是講述南極所受到的破壞, 全球暖化的問題.
內裡的插圖很可愛, 很吸引,
而內容竟然是中英對照, 
一段中文然後一段英文, 易讀易明.




其實, 環保/ 全球暖化這話題,
已經不止是小學的必修題目,
我兒子讀 K2 , 也做過相關課題的工作紙.
今時今日的全球暖化問題,
已經嚴重到聯合國 195 個締約國每年要聚首一堂開會,
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作出協議及相關目標.
所以, 這一代的小孩由幼稚園開始,
要學會甚麼是節約用電, 回收分類, 減少廢物等等.

這本書, 很適合家長跟孩子一起閱讀.